病毒真的來自野生動物嗎?關于新發地疫情傳播
點擊:2592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文章,介紹了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對此次北京疫情的最新調查。專家指出,新發地與華南海鮮市場存在環境共性,但北京出現野生動物所致疫情的可能性小,這樣的提示讓人重新審視,病毒到底是不是來自于野生動物。
病毒真的來自野生動物嗎?
北京目前新增確診病例均與新發地有關,不少人因此將北京6月新發疫情與武漢聯系起來,因為武漢最初疫情發生地,曾一度被指向華南海鮮市場。
作為病毒病所赴武漢開展病毒溯源工作的溯源組組長,劉軍此前曾多次進入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此次3次進入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
劉軍介紹,兩個海鮮市場存在一定共性。如環境比較濕冷,病毒怕熱不怕冷,能在這樣的環境下存活很久;封閉,通風不好,對病毒的傳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比如一個新冠病毒感染者打了一個噴嚏,它很難擴散出去,飛沫可能會沉降到地面,經過沖水掃地后污染其他地方。
但他指出,病毒的源頭在哪,和疫情為什么在海鮮市場集中暴發,是兩個不同層面的問題,不能下結論說,病毒一定源自海鮮市場。
中國疾控中心生物安全首席專家、病毒病所黨委書記武桂珍提出,過去在做病毒溯源時一直在尋找中間宿主,現在或許是時候重新審視一下,病毒到底是不是來自于野生動物。
她介紹,這次疫情在北京反彈,也是集中暴發于批發市場,但北京出現野生動物導致疫情的可能性很小。這就留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提示:是不是有可能源頭就是一個感染者或者被污染的食品,而海鮮市場的環境給它造就了快速傳播的機會。
三文魚口腔及附近水溝檢出陽性樣本
本輪疫情到來后,北京根據流調溯源,迅速鎖定新發地批發市場為“重災區”。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一共三次進入新發地市場采樣。前后兩次各采集200多份樣本,均發現不少陽性。第三次,專門對市場上水、魚養殖保存水、水渠、地下水等水體系統進行了科學采集和檢測,同時還采集了空氣樣本以確定氣溶膠傳播風險,目前樣本正在檢測中。
新發地市場方相關負責人透露,三文魚案板曾檢出陽性,此后,三文魚一度成為輿論熱點。中疾控專家透露,他們還在一整條三文魚的口腔拭子及旁邊的水溝、地下一層的海鮮店、離水產交易市場兩公里以外的地方采集到了陽性樣本。
“我們檢測到這么多陽性樣本,說明整個環境被病毒污染的情況還是比較嚴重的。”武桂珍表示。
目前,病毒病所對幾十份陽性標本的全基因測序還在進行之中。
病毒基因測序:更接近歐洲老病毒
6月16日,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在一次公開發言中推測,新冠病毒會在潮濕陰暗、比較污染的環境潛伏。
病毒病所所長助理張勇稱,可以通過對病毒的全基因組測序,來分析病毒流行時間的早晚。從基因組流行病學的初步研究結果看,這個病毒是從歐洲來的,但是它跟歐洲當下流行的病毒又有一定差別,它比現在歐洲流行的病毒要老。
張勇分析了幾種可能性。如病毒潛伏在了進口的冷凍食品當中,在從境外到境內的整個存儲、運輸的期間,病毒由于被冷凍沒有發生進化,所以它不會發生變異;也有可能病毒是在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等陰暗潮濕的環境里潛伏下來,沒有被消毒、滅菌,在一定時間內突然暴露感染人,導致進化速度變慢。所以廣東威格顧問提醒您,無論是在疫情重災區還是其他地方,凡是聚集區域都要帶好口罩#新發地病毒#疫情#病毒潛伏#
至于在歐洲流行的老病毒如何被帶進北京新發地,仍在研究之中。